阿勒泰地區堅持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創新,著力增強邊境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,抓好聯建共建,合力固邊興邊,不斷提升邊境治理水平。
組織建設“一盤棋”。健全完善邊境基層黨組織管理體系,擴大組織覆蓋面、建設過硬隊伍,強化基層黨組織凝聚力、戰斗力。抓組織聚合力。合理優化黨組織設置,健全完善“牧業黨總支—片區黨支部—牧業點黨小組—黨員中心戶”四級組織架構,按照農牧民黨員實際情況組建臨時黨支部(黨小組)、確定黨員中心戶,夯實邊境黨建根基。建立縣級領導包聯牧場、機關黨員干部結對幫扶、鄉鎮干部包片管理、村“兩委”和駐村干部上門服務工作機制,不斷強化邊境黨組織功能。抓網格促覆蓋。依托鄉(鎮)牧業辦公室、邊境警務站、幸福驛站等場所,以相鄰的冬窩子、夏牧場、春秋放牧點等為單位,設置管理網格,組建“馬背網格員”隊伍,構建“枝葉分明、脈絡清晰”的管理服務網絡,實現網格員聯系服務農牧民全覆蓋。抓隊伍強帶動。深入開展“三學三亮三比”爭當先鋒行動,設立黨員示范崗、開展志愿服務、公開承諾踐諾、聯系群眾等工作,引領農牧民黨員亮身份、亮職責、亮承諾。聚焦建設“四個合格”黨員隊伍,設立黨員先鋒崗、劃分黨員責任區、成立黨員突擊隊和黨員服務隊,引導牧區黨員學習先進、爭當先進、趕超先進,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固邊興邊。
共建聯建“大合唱”。堅持警地、兵地黨組織聯建聯動,整合轄區力量,強化協調合作,構建起雙向奔赴的邊境“大黨建”格局。強化協作共建。推行黨組織聯創聯建,指導基層黨組織與邊境派出所共同開展黨建活動,建立組織聯建、黨員聯育、活動聯辦、服務聯手、安全聯防“五聯”工作機制,推行黨課同上、黨日同過、黨務同辦、大事同議、制度同建“五同”模式,凝聚邊境黨組織合力。合創黨建品牌。以合力打造黨建品牌為抓手,促進交流成果提升,聯合駐阿移民管理機構,持續深化“雪都邊關筑堡壘”黨建引領工程,聚力創建“守邊固防黨建帶”,成功打造“白樺林景中警”2個試點品牌,合力完成天下第一白樺林和醉美白沙湖2個景區“游客服務黨建網”基礎建設,不斷激發邊境黨組織活力,增強邊境黨建品牌引領作用。共享教育資源。整合黨性教育培訓資源,共同挖掘紅色文化和打造紅色基地,促進兵地黨員干部教育融合發展。深化“西北第一連”屯墾文化展覽館、龍珠山地道等18個兵地黨建現場教學基地常態化協作,打造兵地雙方黨員干部教育培訓前沿陣地,開展黨性教育、愛國主義教育等活動700余場次。
穩邊固邊“一股繩”。堅持黨的建設嵌入基層治理、服務群眾各方面全領域,持續提升黨建引領能力與水平,實現治理效能與群眾滿意度“雙提升”。激發群眾自治活力。全面推行“邊民公約”“邊民積分制”,由縣(市)委組織部牽頭,組織有關單位統一制定“邊民公約”,建立群眾積分制管理辦法,依托“石榴籽”服務站設立“積分超市”,每年從村集體經濟收入中預算不少于1萬元用于積分制獎勵,結合實際設置孝老愛親、環境整治等5類18項積分細則,鼓勵黨員群眾通過行動積累積分換取生活物資,激發黨員群眾參與熱情。匯聚綜合治理合力。持續推廣阿勒泰地區“烏倫古經驗”,推動鄉(鎮)矛盾調解中心、鄉(鎮)法庭功能向邊境一線延伸,統籌縣鄉法律顧問、牧業辦公室、林管站等各支力量,組建“草原法庭”“氈房說事點”服務平臺44個,矛盾調解隊伍135支,今年以來解決矛盾糾紛662件,不斷提高邊境地區矛盾化解成效。提升便民服務能力。建立牧業專班干部、村干部、黨員中心戶包聯戶工作機制,推行牧區服務“輪流坐班代辦、零散牧業點跟辦、片區牧業區域集中約辦”工作法,組織黨員干部在牧區集中開展輪流坐班代辦服務,幫助牧區群眾辦理合作醫療、養老保險、草原補貼等服務事項,形成基層黨建與基層治理有機銜接、良性互動的高效治理格局。